首页
关于我们
校长寄语
学校文化
领导团队
...
校园动态
校园快讯
通知公告
教育动态
...
升学方式
高考升学
单招升学
艺术高考
...
课程中心
交通客运系
机电工程系
信息服务系
汽车工程系
教育管理专业
...
教学教研
多彩课堂
论文随笔
...
学生天地
活动采风
学生风采
...
校园风光
学校环境
教学设施
...
招生简章
招生报名
招生简章
学校问答
...
联系我们
...
论文随笔
多彩课堂
论文随笔
论文随笔
您的页面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论文随笔
职业教育滞后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6-20 15:55:44
阅读次数:次
摘 要
保定素有“京师门户、京畿重地”之称,正处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三大城市中心,近期又被指定为北京外溢产业承接地,可以说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然而本地产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新引进产业能否在产业园区安家落户,其关键在于保定是否有充足的技术人才储备,因为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技术人才的推动。本文就保定职业教育滞后带给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以保定地区的职业教育现状为例,论证了与高等教育相比,本地区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联系更加密切。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深入挖掘研究保定市职业教育滞后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深层原因,以及当前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最终提出进一步促进保定市职业教育发展与产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政策建议。
一、保定产业现状分析
保定市位于京津冀经济圈的中心,保定是北京的“南大门”,与北京、天津三角相倚,相距均不到140公里,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京津冀经济圈的次中心城市,保定的产业结构设定为服务京津地区。
近年来,保定市政府大力扶持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打造出一批知名企业,其中高阳纺织、蠡县毛纺、容城服装、安新羽绒和鞋业、白沟箱包、定兴礼帽已经闻名全国。汽车行业中长城、河北长安、中兴三家集团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销售收入每年以17.8%的速度递增,实现保定市汽车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保定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力度推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利用现代高科技设备来武装传统产业。早在1992年11月9日,保定市经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新能源与能源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产业。当前入区企业达2000多家,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4亿元。2003年4月,科技部又批准保定市建设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这是目前科技部批准的唯一一个国家级新能源设备产业基地。至2006年,该基地已经拥有140余家高科技骨干企业,涉及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储能材料、电力电子与电力自动化设备、输变电设备及高效节能设备等六大产业体系。其中名牌企业包括光伏产业集团的代表——天威英利公司,风电产业代表公司——惠德公司,蓄电池产业的代表——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的代表——巨力集团等多家企业。这些企业每年带给保定的税收额数十亿元,大大带动了保定经济的快速发展。
保定距离北京145公里,适宜作为首都外溢经济产业的的主要疏散地。近期保定市政府为更好地承接首都外溢产业,确定了“3+4”主导产业定位,即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与能源设备、纺织服装三大战略支撑产业和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四大成长性产业。
保定市的近年来的工业产业发展迅速,以轻工业为龙头,节能产业最为突出。这就需要大量的掌握高科技操作的新型专业技能人才。可是近年来,专业技能人才短缺,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技能人员,已经成为保定工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职业教育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凸现。
二、当前保定市职业教育现状
“十五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在知识经济崛起,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适应工业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前保定市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欠佳,造成保定市中、初级技工人才储备不足,使得保定工业产业进一步升级、调整、发展受此影响。保定市不容乐观的职业教育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学条件改善受限
我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15%,已普及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20%。但保定市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实际情况远远低于法定比例,下设县区更是远远低于该比例。目前保定市区原来基础较好的职校,如河北保定农业学校、保定电力技工学校等,在20世纪初教育改革时纷纷改办大专及本科院校。基础设施较差的职校目前担负着保定市中、初等级技工人才培养重任。这类学校保定市区目前有七十多所,涉及新能源、电子电工、汽车制造与维修、家政服务等行业。但该类学校普遍校区面积狭小,校区环境较差,办公及教学设施多年未改造,甚至大部门职校受资金和场地限制,没有经济实力针对专业开辟实训基地,导致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脱节,培训目标难以实现,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最终导致学生就业难,用人单位用工难的尴尬境地。
(二)
师资不足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目前,保定中、初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占40%左右,“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不到15%左右,县级职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到5%。如保定市职校专业课教师占全体教师的40%,“双师型”教师仅占10%。重点职校尚且如此,一般县级职校远低于该比例。由于双师型”教师缺乏的问题,保定市绝大部分职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对外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兼职授课,但无形中加大了学校与学生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一些可以担负教学任务的双师型人才因为教育体制问题,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而离开职业学校。以保定市为例,国家规定职校的教师与学生比例是1000:100,但是保定市的职业学校比例仅达到1000:34,这其中还包括非教学人员。由于教育体制问题,教师编制迟迟不能在职校落实到位,许多年轻的双师型人才流向了待遇较好的行业及政府部门。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三)
职校生源不足,生源素质差,专业设置有误
近年来,职校的招生越来越困难,生源严重不足,生源素质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认识上的偏差。21世纪初,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许多地方政府在政策及财政投入上向普高倾斜。而中、初级职业教育在这一时期不但没有发展,还因为生源问题出现倒退。2000年,全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只相当与1994年的水平,职校的招生比例回落到历史最低点。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技校、中专取消统招及相关人事制度的支持(国家包分配)后。许多学生和家长都认为通过读高中上大学是一条光明之路。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70%以上的城市家长认为读普高考大学可以做白领,待遇高,而职业院校毕业生只能当蓝领,社会地位低。农村学生家长普遍认为要么初中毕业去打工早挣钱,要么省吃俭用送子女读普高考大学“跳农门”。由于生源不足,许多职业学校不得不降低入学门槛,这造成了入学学生的素质偏低,教育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以保定市为例,2013年普高招生人数基本与初升高人数持平,个别学生由于基础差无法进入普高就读,转而选择职业学校学习。
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自身专业设置问题。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使得原来有稳定生源,稳定财政支持的公办职业学校,面临着尴尬境地。大量私立职业学校的成立,也加大了公办职业学校的招生竞争压力。为了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营,扩大招生,一些公办职业学校放弃了自身优势专业,开设了一些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如,电子通讯、汽车维修、化学工程等,然而这些专业的实训设备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绝大多数学校无力购买,这就造成的专业设置与专业培养的冲突。学生在校学习不到实用的技术,就业困难。由此给学校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的看到保定市目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从硬件到软件的多方面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给予我们的启示
澳大利亚现代历史非常的短暂,20世纪之后该国才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该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和该国的历史一样短暂,但其较为独特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教育体系的创立可谓是世界职业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该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为澳大利亚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可适性、高技能的人才。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系实行终身教育模式,该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一次教育的模式,更契合工业产业不断发展调整对技术人才的技能不断提高的要求。澳大利亚全国每个州都设有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该教学机构的设置是澳政府解决人才培养与市场技术人才需求的接口。该类学校全部由国家注册承办,大部分资金由国家提供,小部分自筹。国家拨款和地方拨款额度高达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给予TAFE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澳政府对职业学校管理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联邦政府及州政府负责确立全国职业教育学历及质量控制体系;第二层,联邦政府下设培训局,其代表政府对职业学校教学及教育经费划拨进行管理、协调、指导、监控;第三层,国家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要是研究和统计职业教育是否符合工业发展需求;第四层,行业协会的加入,为职业教育提供培训规范、培训考核的方面的指导,就本地区产业发展提供职业培训课程,使职业教学更贴近于地区工业技能人才需求,大大提高就业率。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色还在于,一方面学校给予学生较大的选择空间,许多在TAFE就读的70%学生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全日制学生只占30%。已经就业人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回到职业学校进行在学习。许多职业学校把教室打造成实训室,甚至接近于工厂的操作现场,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同时澳政府国家培训局每年会对已经注册的ATEF进行严格的评估。政府制订了严格的职业考核和证书制度。对于考核达标的学生给予颁发国家认定的资格证书。ATEF还作为中职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桥梁,学生在ATEF完成一定的学分可以免试进入大学学习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以监督员的身份介入职业教育之中,给予ATEF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指导。企业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使得学校专业设置针对性强,毕业生就业率高,企业也能够及时获得所需技术人才,双方实现共赢。
四.促进保定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强县富民的重要举措。因此,发展县域经济不仅要靠上项目、引资金,同时,还要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发展经济,人才是基础,是关键。如果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强有力支撑。经济发展就会缺乏后劲,也就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因此为推动保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需大力发展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为发展保定我本地区职业教育,我们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
政府应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加大对本地职业教育的投入,首先要按照国家标准及时、足额给予职业学校财政拨款,保证其办学经费的充足。同时政府应把职业教育作为本地区教育发展的重点,树立大职教观念,加强政府的统筹力度。政府还应综合本地区现有职教学校的特点,开展有效监督和指导。以保定市为例,市政府应就保定市市区所属职业学校进行一次大摸牌,打破划区界限,针对保定市现有产业发展及调整方向,以及即将引进产业的技术人才需求,指导职业学校根据本校办学特色设置专业,并指导专业课程设置,定向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使职校办学明确其办学方向,凸显其办学特色。政府应架设沟通平台,安排职业学校与用人企业加强联系、沟通与合作,促其联合开办实训基地。有实力的企业可以成为职校挂牌实习基地,保定英利集团、巨力集团等多家企业设有级别较高的实验室,可以对职业学校有偿开放。这样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利于减轻职业学校的办学资本投入压力,有利于缓解用工单位招聘难得问题。可以达到节约资金,多方共赢的效果。
其次,政府作为职业教育方针和体系的制定者,可以借鉴澳大利亚政府部门的成功经验。就目前人们对职校的偏颇认识,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人们正确的职教观念,另一方面应对职教体系不合理的方面进行改革。改革的重点应是建立完善的国家资格等级认证体系。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职教国家资格等级体系认证。这一体系的建立可以为职校学生的就业提供鉴定和推介。用人单位通过审核职校学生的资格证书就可以大体了解聘用人员的技能水平。同时职业资格证书应与高等教育挂钩,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具体操作可以是根据技工人员提供的等级资格证书,提供免试或优先获得高等学校进修权,技工人员就读高等学校完成相关课程的进修学分,可以获得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鼓励职校学生苦练本领,有利于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率;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家长认识到,孩子上职业学校不仅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同时还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相对于一步到位式的学历教育,学生及家长更看重就业及未来发展空间,这有利于解决招生难得问题。
(二)
用人企业应主动出击
在计划经济时期,大多数企业直接投资开办职业学校,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呈现“一体型”投入模式。经济改革后,许多职校与企业剥离,由于获得的资金支持不足,许多职校招生困难,运营出现问题,甚至停止办学。然而现在许多企业却应为招工难成为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根据经济学相关数据研究显示,企业的教育投资和产出是成正比的。以保定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目前正处于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司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工人需求量很大。但是目前其人力资源部在招聘人员方面困难重重。如果该公司主动出击与有汽车教学特色的职业学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不但可以缓解其用人困难,还可以缓解其后期培训高的问题。
(三)
重点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
当前的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师资问题。师资短缺造成教学效果差。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是加快职教发展的关键。一是加强对现有“单师型”教师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进修培训制度。二是赋予职校用人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教学模块设岗、以岗定酬,全员聘用、竞争上岗、人事代理。编制部门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编制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对岗不对人,以便学校自主聘任“双师型”教师;聘请高级技工、技师、专家和工程师乃至外籍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水平、与时俱进的兼职专业教师队伍。三是建设职校师资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当地高校和订单企业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基地,有计划地培养“双师型”教师。******城市职校教师到农村支教服务制度,达到优秀教师资源城乡共享。如规定对城市职校获取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和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必须在县职校进行一年以上的教学服务等。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政府部门、用人企业和职业学校三方通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
[1] 钱娴,陆素菊.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时代变迁——从“一体型”厂办技校到“紧密型”二级学院[J]. 职教论坛. 2012(19)
•
[2] 章彰,李赐平,彭梅. 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1992年~2007年间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1(06)
•
[3] 石柏胜,高秀玲. 论行业组织在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激励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
•
[4] 马树超,张晨,陈嵩. 中等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的成绩、问题和对策[J]. 教育研究. 2011(05)
•
[5] 张晓芳. 关于建立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思考及捷径[J]. 学周刊. 2011(07)
•
[6] 张力. 国有大型企业所属职业学校办学问题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 2011
•
[7] 郑晓薇. 德国企业投资学校职业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D]. 天津大学 2007
•
[8] 张伟. 企业职业学校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06
•
[9] 庞世俊. 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天津大学 2003
•
[10] 周新民.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国企学校的生存和发展[D]. 南京师范大学 2005
•
[11] 褚宏启,杨海燕.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 教育研究. 2008(01)
•
[12] 郝文武. 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论[J]. 教育研究. 2007(11)
•
[13] 孙琳.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践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07(10)
•
[14] 杨柳,夏金星.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9)
•
[15] 徐平利. 教育性还是训练性:职业教育的哲学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 2007(17)
•
[16] 米靖. 当代西方职业教育与社会分层理论研究[J]. 教育科学. 2007(04)
•
[17] 张翌鸣,陶军明.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县域职业教育:使命与契机——基于江西赣州三县的调查[J]. 教育研究. 2007(08)
•
[18] 朱丽莉. 约翰•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23)
•
[19] 余祖光. 终身教育背景下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7(03)
•
[20] 杨海燕. 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 2006
上一篇:
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法上好技工院校德育课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关于我们
校园动态
升学方式
课程中心
教学教研
学生天地
校园风光
招生简章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微信公众号